第十七章 开业大吉(上)(1 / 2)

悠然农庄 风漂舟 1692 字 2个月前

星期六清早,石鼓巷的居民和商家在不经意间发现,原来那家停业两个月的冯记小吃城居然换了招牌,悄无声息地开门营业了。门脸上唯一的变化就是多了一块黑底烫金字的《悠然农庄包子铺》招牌。

真是怪事,从古至今,新开张的店铺哪个不是鞭炮锣鼓齐鸣,店家来宾迎来送往热热闹闹的,大手点的什么还要请什么舞狮子的、唱戏的折腾大半天,图个喜庆吉利呗。哪有这个什么包子铺这么低调的?

居民们议论纷纷,周围几个店家老板也眼含讥讽之色,他们和居民不同,前两天有个自称是包子铺老板的年轻人拜访了他们,言谈举止倒是颇有几分气质,说些什么街坊邻居的客套话,请他们多多关照。

吴记拉面馆紧挨着包子铺南边,也是二层建筑,但占地要大一倍有余,门脸装修也古香古色,颇为精致。此时,拉面馆二楼南部把边的一间二十多平米的玻璃阳光房内,一个五十岁左右,突颧骨,三角眼的中年男人,正端着一把紫砂茶壶,坐在靠窗的藤椅上,饶有兴致地透过玻璃瞧着街上的场景。

旁边坐着一个穿白色工作服,头发梳得光亮亮的长脸、尖下巴年轻人,正翘着二郎腿,脚尖一颠一颠的,哼着小曲剪指甲,一脸的轻浮之色。

这两人正是拉面馆的吴老板和他的侄子吴茂,经营这家店已经十余年了。吴记拉面馆以老汤头成名,据传说店里那锅牛骨汤七八年都没有熄过火。汤头甘醇鲜美,面条筋道十足,使得拉面馆在这一带颇有名气,生意一直很好。

“你别在这儿闲着了,去厨房看看。”吴老板看着吴茂,不由皱起眉头,这小子虽说手艺还过得去,但老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,没个正形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稳重起来?

“厨房有老赵他们看着呢,都是老人了,出不了问题。”吴茂不以为然地说道,他又探头看了看街面。

“哎,叔,你说咱们旁边的这家什么包子铺,怎么开张一点动静都没有啊?真是怪事。”

“哼,他们的那个李姓老板前两天我见过,是个毛头小子,新手,可能连餐饮店基本的常识都不懂。不知道从哪里搞了点钱,居然就敢开店。这里的生意岂是那么好做,几个新手瞎折腾,估计比老冯他们倒得还要快。”吴老板轻蔑的说道。

“是啊,一看就是外行,新店开张都偷偷摸摸的,这样谁知道你店里卖什么货色?难怪到现在一个客人都没有。还有,几个外行能做出什么像样的包子,没准连面皮都是死面。呵呵。”吴茂也咧嘴嘲笑起来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包子铺内,李悠然、孙晓莹、顾薇薇、齐婶、齐叔、齐松都身着崭新的白色工作服,头

戴白厨帽,在紧张忙碌着,为包子铺开张做最后的准备。厨房里的四摞高高的大号新笼屉冒出浓浓的白蒸汽,温度也直线上升,让人感觉仿佛身在夏天。罗胖子也在,只套了一件围裙,没有穿工作服,因为暂时没有适合他体形的。

“然子,这样子不行啊,到现在门口连一个客人都没有。”胖子有些沉不住气了。

李悠然没搞开业典礼的原因其实很简单,就是他没钱了,筹备包子铺的这些曰子里把钱花个精光。这个理由如果让周围的人知晓,估计能跌碎一地眼镜。

“没关系,很快就会来的。”李悠然似乎并不着急,他用绒布把装着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镜框又擦拭了一遍,这可是他从游击队转正正规军的凭证,有感情是很自然的。

“我知道,这包子是很好吃,可是酒好也怕巷子深啊。我看还不如咱们到街上摆上几屉,请人免费试吃吧。这是最常用的商业手段啊。”胖子知道店里为开张准备了大量的包子,这要砸在手里损失可不小。

“没必要,我的包子现在不需要这些商业手段了。”李悠然依旧自信满满的说道。

“嗯,懒得跟你说了。”胖子转身去了厨房,既然不让外人试吃,那自己人先试试也是必要的程序吧,怎么着也要对包子的品质负责不是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九点左右,石鼓巷街上出现了奇怪的一幕,不知从哪里陆陆续续来了很多陌生人,骑

车的,走路的都有,这让商家们大感兴奋,吆喝声顿时此起彼伏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这些人居然对其他商铺的招呼毫不理睬,纷纷聚集到了那个新包子铺门前,并自觉排起了长队。这让原本想瞧热闹的石鼓巷居民和商家目瞪口呆。

“托儿,一定是请的托儿。”吴记拉面馆二楼,吴茂先是惊讶,接着又做出轻蔑的表情。

“不像,要说这么多人都是托儿,那手笔也未免太大了。”吴老板脸色有些凝重起来。

包子铺的包子似乎还没有开卖,等在门前的顾客长队里,有不少是相互认识的人,纷纷聊起天来。

“张婆婆,这么远,你怎么也来了?”一位中年妇女和手提菜蓝的老婆婆打招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