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27、试引信,李宪造地雷(1 / 2)

重建北宋 苕面窝 2013 字 20天前

天然打火石,最小的也是拳头大,这绝对没啥卵用。邹吉弄回来的打火石,有的已经加工成片状,但是尺寸也不合适。

李宪跑到仓库挑选了硬度最好的几十块打火石,然后又躲在窑洞里不出来。

既然是起爆雷管,而且要放进炮弹的弹头里面,那体积就要求越小越好,还要保证百分之百的发火率。这两个问题不解决,后续试验都是白费功夫。

俗话说得好:慢工出细活。

经过半天一夜的艰苦努力,李宪终于用锉刀和油石,磨出小拇指头大小的打火石,一共二十四块。

等到打火石用簧片夹住之后,新的问题来了:没有弹簧的情况下,如何让打火石和细铁棒亲密接触,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移位,然后擦出火花呢?

好在这个问题并不困难,最基本的三角原理正好用上。

把三块夹住打火石的簧片拼起来,外面用细绳绑牢固,中间刚好留下一个棱型小孔,细铁棒就从这里穿过。

唯一需要不断调整的就是簧片的宽度,也就是调整中间三棱小孔的大小,确保细铁棒必须受到一定的撞击力,才能从三棱小孔里面挤过去,从而实现摩擦起火的目标。

“这种两端一样粗的细铁棒不合适,应该打成铁钉那样的锥形,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挤压力,确保摩擦起火。同时,铁钉尾端的平头,刚好作为撞击点。”

原本想象极为复杂的东西,竟然只用了四天时间,李宪就通过了触发铁钉起火的关键步骤。

一连四枚雷管都能够打火爆炸,因为装药不多,又是在山沟里进行,所以无人知晓。

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,反正李宪是这么认为的。

接下来的几天时间,李宪就是反复试验在细铜管里面的装药量,这需要确定爆炸力度。

也就是说,这种机械雷管究竟应该装药多少,才能够把炮弹的弹头炸成碎片,还能迫使碎片飞出去几十米?

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:今后的开花弹,究竟是铅弹头,还是铸铁弹头?如何才能铸造出杀伤破片?

现在没有车床,更没有铣床,只能首先铸造出一个坯子,然后用人工慢慢打磨成形,这可不是一件小事。

没办法,这年月啥都没有,更别说什么电脑制图、3d打印机了,只能采用最愚笨的方式——对所有预订材料进行逐个实验,寻找最佳的弹头材料。

“他娘的,一开始就弄什么锥形弹头做实验,实在是太麻烦了,老子干脆弄个地雷试试看!”

想到就做,反正无论弄出什么鬼东西,在这个年代都是开天辟地的创举。至于能否杀死人,那是另外一回事。

制作套模,然后试验浇铸出七十二瓣的地雷外壳。这个不需要很精细,只要没有裂隙和孔洞就可以,所以很快就试验成功。

可是,当你把一个事情想得很简单的时候,残酷的事实很快就会给你一个大嘴巴。

不错,李宪很快就装填出一颗地雷,而且还是铁雷。雷管里面装药半两,地雷装药四两,并且用棉绒和石蜡封口。

在没有成功之前,李宪所做的每一项试验,都是他独自一个人完成的

上一次试制榆木大炮和炮弹,是他一个人完成的。这一次研制机械雷管和装填地雷,同样是他一个人完成。

这一方面是为了保密的需要,另一方面是出于保住面子的需要。在眼前这个神仙当道的愚昧年代,只有一鸣惊人,才能树立高大上的神秘形象。

其实说白了,放在二十一世纪,就有很形象的一句话:装逼不要命,要命莫装逼!

李宪此刻碰到的问题在于,如何检验这颗地雷的爆炸威力?

第一,压发雷管需要受多大的力才会摩擦起火?第二,谁去触动那颗该死的地雷?

凡是能够在人前装逼的人,最开始都在黑暗中独自一人孤独前行。李宪目前的状态,就是这个样子。

经过一番推敲,李宪也不敢自己跑上去用脚踩:“虽说没有牺牲就没有成功,但是把老子牺牲了,那实在是不合适。看样子有必要找一匹受伤的马,让它代替老子做出牺牲。”

不能怪李宪迟疑不决,他并不害怕后世变态的动物保护组织,再说这个年月也不可能保护动物。

关键是如果用马去踩,即便最后触发爆炸了,这个结论就很不好下。

一匹战马数百上千斤,战马踏上去能够触发地雷,却不代表一个人踩上去能够触发。那就不叫通用地雷,而叫反骑兵地雷,或者反坦克地雷,适用范围就狭窄了。

最后终于决定首先找一匹老山羊,体重在一百来斤的模样,算是模拟一个人踩地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