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65、前线的战况(1 / 2)

重建北宋 苕面窝 1950 字 20天前

左司谏陈公辅,他的职责是监察合州酒务。

大宋朝严令不得私自酿酒,违令者斩!

左司谏陈公辅从合州回来,刚好听说李纲之事,顿时给小皇帝赵桓上折子:“李纲纯粹就是一介书生,根本不知军旅之事。现在朝廷派他增援太原,肯定是被某些大臣所陷害。李纲此去必定失败,还请陛下赶紧收回成命。”

又来个送死的。

李纲并不知道有多少因为自己受到牵连,他既然奉命出征,首先就要整顿军纪,第一刀就砍向姚古。

姚古当然不会把李纲这个书生放在眼中,可是李纲脑袋上毕竟有两河宣抚使的头衔,适当应付一下还是必须的,于是找了一个替罪羊。

这个替罪羊,就是马军统制焦安节。

根据史书记载,姚古之所以没有救援种师中,是因为马军统制焦安节没有查明敌情,就假传完颜宗翰大军压境的消息,造成姚家军军心波动,最后被迫撤军。

这种糊弄人的鬼话,只能欺骗三岁小儿。

姚古戎马一生,可谓是百战余生,而且还有名将的头衔,并非初次带兵的傻子,而且他比种师中先抵达战场,居然没有查清当面的敌情?

果真如此的话,姚古已经被敌人杀死一万次,不可能活到今天!

朝廷严令解救太原府,姚古如果因为敌人强大就临阵脱逃,那是“夷族之罪”。姚古难道不知利害,仅仅因为部下两句话,就不战而逃?

李纲本来就是一根筋,根本不相信姚古的一面之词。他把焦安节在琼林苑斩首,同时命令宣抚副使刘韚抓捕姚古,然后送进汴梁城交给皇帝处置。

杀鸡儆猴,整肃军纪,李纲自以为威望已经有了,于是传檄四方,勒令各部人马即日起兵,分四路解救太原府。

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:百无一用是书生。

按照李纲一厢情愿的设想,姚古因为贻误军机,被贬为节度副使安置到岭南广州。这应该是整个姚家军的耻辱,姚家军上下肯定憋足一口气,想打一场漂亮仗。

正因为如此,李纲一连下了三道命令:

第一,按照朝廷旨意,两河制置副使谢潜替代姚古指挥姚家军,屯兵威胜军铜鞮城(今沁县),并且用京城四壁巡检使范琼为先锋屯兵南关镇,准备出击祁县、太谷县,从南面增援并州城。

第二,命令两河宣府副使刘韚整合辽州(今左权县)、平定州各路兵马,沿着当初种师中的进兵路线,直扑寿阳县、榆次县,从东面增援并州城。

第三,命令幕僚王以宁督促都统制折可求、张思正、张灏等部屯汾州,准备夺取文水县、交城县、清苑县,从西面增援并州城。

从纸上谈兵的角度来说,李纲制定“中央突破,两翼策应”,兵分三路救援并州城的策略,当然不能算错误。

但是兵法早就说了:不知彼,不知己,每战必败。

李纲从来没有离开过汴梁城,上一次组织京城保卫战,他看见的都是契丹效死营、奚族军,真正的女真鞑子是什么样,他并没有看见。

再说了,上一次京城保卫战期间,完颜宗翰所部根本没有渡过黄河,李纲就更没有看见,甚至连完颜宗翰手下的将领是谁都没搞清楚。

不知彼,这一条李纲占得死死的,未战已经失败了一半。

李纲被小皇帝赵桓逼出京城,河东河西的部队经过两轮惨败,散落在直径超过一千二百里的广大区域内。

李纲根本没有见过自己部队是什么状态,也不知道各部还剩多少兵力。他心中的兵力数字,都是各部要朝廷调拨军饷粮草的人头数。

不要说腐败的北宋末年,即便八百年之后的国军,吃空饷的份额都接近三分之一。

不知己,这一条李纲同样占得死死的,未战又失败一半。

兵法云: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。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胜,少算不胜,而况于无算乎?

毫不夸张地说,李纲接替种师道两河宣抚使的位置,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,最典型的盲人骑瞎马——没有丝毫成算,和“庙算胜”八竿子都打不着。

按照李纲设计的理想模式,只要谢潜率领的姚家军一个中央开花,然后东西两路闪电般侧击到位,一场胜仗犹如探囊取物,大功告成。

居于这种认识,谢潜指挥姚家军作为中央突破的主力部队,是这一次救援行动成败的关键,所以李纲专门给这支中央突破的部队设定了一支先锋部队。

两河宣抚使司的直属部队,只有一万二千人,李纲全部交给范琼指挥,要求范琼打响第三次救援并州城的第一枪,同时命令其他三支部队随后快速推进!

没曾想,除了李纲之外,其他的所有将领都有从枢密院直达的信息通道,部队的行动完全由枢密院直接控制。

中路军的军先锋范琼还没动,李纲已经接到东路军刘韚所部全军溃败的消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