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 妹妹的婚事(1 / 2)

穿越1879 狼途 1439 字 19天前

在颐和园,年轻的光绪皇帝见慈禧太后发了雷霆之怒,要把他的老师翁同龢赶回江苏老家,惊得目瞪口呆,他见过慈禧无数次发怒,这一次“亲爸爸”最火大,于是浑身颤抖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

醇亲王这时考虑到光绪皇帝刚亲政,如果此时把翁同龢开缺,帝党就垮了,为了儿子不误入歧途,这时站出来说情,说翁同龢多年来对大清忠心耿耿,教光绪皇帝也尽职尽责,这次攻击李鸿章也是一时糊涂,请太后恩典,留翁同龢在朝中查看。

慈禧太后本来想给醇亲王面子,准备改变主意,张佩纶又站了出来,炮轰翁同龢。对于如何扳倒翁同龢这样的高官,张佩纶是有经验的。

张佩纶23岁中进士,第二年就进入翰林院,四年后被擢为侍讲学士,可以单独上书。这份话语权他用得很足,九年言官生涯共上书127件,三分之一说的都是得罪人的话,但也由此扬名立万,其中最受瞩目的,是弹劾军机大臣王文韶一事。王文韶16岁以前是资深赌徒,年纪虽小,手笔却大,几乎要把家产全败光;16岁那年,突然间幡然醒悟,丢下赌徒这份没有前途的事业,回头奔科考的光明大道。没几年就考中进士,这位高智商的少年进入官场后更是一帆风顺,精明圆滑,那年他被牵扯进一桩要案,御史们连番上书,上面只是置若罔闻。张佩纶一口气上了四道奏折,让他灰溜溜地离开了军机处。

这一次斗争,张佩纶几乎是全力以赴,巧舌如簧。话从他口出,仿佛放大为千军万马,横扫天下,又可以缩小为一把精致的小李飞刀,很优美地旋转着,直抵要害。对比之下,翁同龢本人的辩解显得干瘪灰暗,因此理屈词穷。但决定翁同龢命运的关键人物,是慈禧,她长于御人之术,把控清廷时不时地打一打,拉一拉,让臣子们摸不清楚她的底牌,才不能含糊她。拉拢很简单,打击则比较复杂,弄不好就一片哗然,要想让人没话说,就得找个靠得住的抓手,而写得一手好文章,愿意说话敢于说话的张佩纶,正好给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打击借口。符合她心意的,就小题大做,不符合的,可以装聋作哑,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后,慈禧对于张佩纶还是比较满意的。此时翁同龢,正是慈禧要严厉打击的对手,上次屠仁守的奏折事件,慈禧就怀疑幕后主谋是翁同龢,碍于帝师的面子,才没有追究翁同龢。

最终,李经述顺利实现自己的打击目标,翁同龢被开缺回老家三年,张佩纶一炮打响,在“清流”当中重执牛耳!李鸿章不但没有受处罚,还被额外赏赐了三眼花翎,这是清朝皇亲贵族才能得到的赏赐。翁同龢主管的户部,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接管。没了翁同龢等清流在朝廷上唧唧歪歪,张之洞主张修筑的卢汉铁路,很快就开工了,当然,启动资金是找洋人借款。因为光绪皇帝大婚、重修颐和园花了几千万两白银,清廷的国库空虚了。

中国借款筑路的消息一经传出,美、英、法、比利时等国的公司派代表蜂拥来华,竞相兜揽。张之洞找盛宣怀、李经述商议,认为其他国家胃口太大,而比利时是个小国,钢铁资源丰富,铁路技术成熟,最主要是他们“于中国无大志”,比较让人放心。

比利时驻汉口领事法兰吉见张之洞面商筑造卢汉铁路事宜。经过谈判,清政府最终与比利时人达成了协议,《卢汉铁路比国借款续订详细合同》和《卢汉铁路行车合同》正式签订,清政府向比利时公司借款450万英镑,年息5厘,9折付款,期限30年。李经述也觉得找比利时挺好的,因为他知道三十年后,比利时这个国家就被德国干掉了,不存在了。

光绪十五年,李鸿章是人逢喜事精神爽。李鸿章第五次出海巡视他的北洋海军舰队。他兴奋地看到,致远、靖远、经远、来远,四艘英德制造的新锐穹甲战舰悉数归国,在李经述的指挥下,北洋水师业已成军;林泰曾、刘步蟾、邓世昌、叶祖珪等一大批受过系统西式海军教育的忠勇将佐,集聚一堂。朝堂上,也几乎没有了政治对手。李鸿章高兴作诗一首:“雕弓玉带出天阊,士女如山拥绣裳。照海旌旗摇电影,切云戈槊耀荣光。佽飞禁旅严千帐,罗拜夷酋列几行。德协谦尊齐赞颂,力辞黄屋福威扬。”

李经述这时也成为了北洋海军实际上的总司令。自此,他手握兵权,位极人臣,统领一方,李鸿章也是坐镇北洋,遥执朝政,凡内政外交、枢府常倚为主,在汉臣中权势最巨。这一年,李经述的妹妹李鞠耦已经是二十三岁的大姑娘了,还待字闺中。很多人都为她的婚事忙碌起来。包括李经述,他甚至想把李鞠耦介绍给谭嗣同。

李鞠耦的大名,按辈分叫李经璹,听起来,非常男性化的名字。李鸿章给她起这个名字,表达自己的喜爱,《说文解字》上说:“璹,玉器也。从玉寿,声读若淑,殊六切。”也就是说“璹”,其实就是八寸长的玉璋,古时候王侯佩戴的一种长方形玉器。李鸿章对她寄予厚望,把她看作自家的珍宝。